近3年往返苏沪之间,周先生积攒了1400多张火车票 自母亲马丽华近三年前不慎摔跤导致腿部骨折后,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金夏社区三元二村的周先生(应本人要求隐去姓名)为了照顾母亲,放着上海的公寓不住,开始每天往返苏沪之间,风雨无阻。 周先生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帮母亲烧好早午饭后,开车去苏州火车站,乘火车赶往上海上班,下班后又从上海坐火车回苏州,陪母亲吃晚饭。 街坊邻居都夸周先生是个大孝子,也羡慕着这位有福气的“母亲”。然而,街坊们不知道的是,这位“大孝子”是49年前被丢弃在观前街醋坊桥边的一名病婴,是马丽华倾其所有帮其治病,给了他第二次生命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近三年的时间,周先生为了照顾母亲,往来苏沪之间的火车票有1400多张,里程有14万多公里,可以围绕地球赤道足足三圈半。 现代快报记者陈小芬韩小强 养母 为瞒孩子身世,搬了三次家 不能生育,上天送来儿子 马丽华生于1932年,家中世代都是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的,家境相当富裕,曾就读于苏州慧灵女中。 马丽华患有先天性心肌炎。医生告诉她,这种病是承受不住十月怀胎的过程的,也就是说,病情剥夺了马丽华做母亲的权利。 “虽然,这是一个缺憾,但我20岁时依旧嫁给了世代书香的周家二少爷,婆婆知书达理,我从未因为不能生育而受到排挤。”马丽华回忆,结婚多年,生活和睦幸福,夫妇俩对领养的小孩并没有太多的打算。 1965年,马丽华在苏州自行车厂做会计。6月16日,居住地的户籍警找到她,说醋坊桥边公共厕所里有一个弃婴,问她想不想领养。 “可能真的是上天安排的吧,我立马就跟户籍警到了派出所,襁褓里是个男婴,像只小猫,眼睛半睁半闭。我拿下他脖子里的围袋,反面写着孩子生日:1965年3月14日。”解开襁褓,男婴的手脚细小的让她不敢触碰,3个月的婴儿只有出生婴儿那么大。“肯定是病婴!我自己都无法解释,我抱着孩子一念之间决定:抱回家,帮他把病看好。” 为儿治病,倾其所有 男婴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心脏病,治疗了一段时间后,病情稍有好转,嘴唇、指甲都不再发紫了,呼吸也顺畅了很多,但临出院时医生还是给了最坏的结果:类风湿性心脏病无法根治,可能要伴随终身。 马丽华淡定地接受了这个诊断结果:“无论好与坏,我都要尽所能把他抚养大。” 马丽华联系到了当时儿童医院的著名专家,医生告知:中医治疗过程漫长,可能需要很多年的坚持,这中间病情还会有反复,家属要有思想准备。马丽华平静地说了三个字:我会的。 抚养患病的小孩,要花费很多额外的心思。中药很苦,小孩不肯吃。马丽华听说甘草可以解苦,每次都是跑很多家药店才买到一点点,然后磨成粉和在中药里。这苦中带着甘草甜的中药,马丽华煎了18年。 孩子经常发病,一发作就高烧不退伴着咳嗽,紧跟着就气喘,马丽华也是“久病成医”。 孩子14岁那年,盲肠发炎须手术切除,但心脏病却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。医生说:孩子做手术,也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。这让马丽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懂事的孩子向妈妈提出放弃治疗,马丽华却决定赌一把:14年都走过来了,这次也会过关的!手术当天,外科、心脏科、呼吸科的医生都在手术台边随时准备抢救。 “5个多小时的等待后,我赢了,手术很成功,小孩生命体征都正常,看着熟睡中孩子的脸,我眼泪笑出来了。”马丽华回忆。14年来,为治孩子的病,原本富足的马丽华用光了所有积蓄,为了凑手术费,她还卖掉了一件毛呢大衣。“我记得卖了15元。”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,14岁之后,孩子的心脏病发病次数越来越少,到高中后就不再发了,后来还考上了苏大财经系。 为瞒孩子身世,搬过三次家 周先生清楚地记得,家里有一只上锁的小橱柜,每次到医院前,母亲都会打开橱门,里面有一沓用方手帕包好的10元面值的人民币。看着厚厚的钱越来越薄,年少的他跟母亲说不要再给他治病了,但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笑笑说:“这是大人的事,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。” 30岁前,周先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。读书时,母亲先后搬过三次家,周先生都不曾有过怀疑,他后来才得知,搬家是为了避开“身世”这个让邻居关心的问题。 养子 “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” 30岁时,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30岁时,母亲主动说出了周先生的身世,并支持他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。 “几经周折找到了亲生父母,如今保持礼节性的来往。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赐予的,至于我是谁生的,已经不重要。”周先生说,如果不是养母把他抱回家,他的生命将终结在厕所边;如果不是养母的呵护照料,他将和病魔为伴;如果不是养母的培养,他不会从事现在的高薪工作,组建自己的幸福小家庭。 周先生目前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,“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,我愈发觉得母亲的爱如山般深沉、如海般宽阔,一生都难报答。”周先生说,“母亲今年82岁,她的病体能长寿,也算是奇迹,我认为这一方面是母亲万事平和的心态,另一方面也是老天让我有孝顺的机会。” 老父亲去世后,老母亲习惯了一个人住在苏州,多年来,在上海工作的周先生,每周都要回家两三趟,陪陪母亲。 母亲摔坏腿后,周先生也考虑过把母亲接到上海照顾,但老人家年事已高,实在不愿意往大城市跑,加上周先生的爱人在苏州工作,女儿已经在英国留学,周先生索性决定天天往返苏沪两地。“现在交通很方便,单程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。” 每天往返苏沪照顾病母 2012年1月初,马丽华不慎摔跤腿部骨折后,周先生关了上海的公寓,开始每天往返苏沪的“旅程”。 昨天,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金门路马丽华的家中,记者看到马老太的气色非常好,周先生为母亲做好的八宝粥,还有两菜一汤放在饭桌上,让记者注意到的是,一个保鲜盒里还放着削好皮的梨、剥好的石榴等水果,“儿子小的时候,我把儿子喜欢吃的东西放在罐子里,方便他吃。现在他为了方便我,也照样把吃的放在保鲜盒里,方便我拿着吃。”马老太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周先生在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上班,每天早上5点起床,帮母亲烧好早饭、午饭,把母亲换下的衣服洗晒好,叮嘱母亲按时服药、注意休息后,再赶往上海上班。下午4点半下班后,坐地铁赶往上海火车站,乘火车回苏州,陪母亲吃晚饭、散步,看母亲入睡后自己再睡,如果有特殊情况,周先生也会给母亲打个电话,告诉母亲要晚点回来。 不能让母亲“空巢” 记者帮着算了一下,在近三年的时间里,周先生为了照顾母亲,来回上海的火车票有1400多张,花费4万多元,旅程有14万多公里,这些里程可以围绕地球赤道三圈半还要多。 “我不能让母亲成为空巢老人。”虽然为母亲请了保姆,但周先生还是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;考虑母亲年事已高,又有心脏病,他为母亲备全了轮椅、家庭病床、应急铃、氧气机等一系列老年用品;每天上班前,如看到母亲还在熟睡中,他会留下纸条:电饭煲10点钟按开,药要记得吃,微波炉里有菜、中火转3分钟就可食用,昨天不舒服,今天要注意卧床休息……每一个工作日的中午,周先生都会打个电话回家查岗,问问母亲有没有休息。 周先生还为母亲准备了一份特殊的通讯录,整整一张A4纸上面除了他和家人的电话,还有隔壁邻居的、社区的、卫生所的、楼下饭店的,甚至还有菜场里知名点心店的、盒饭店的、小吃店的。 “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孝顺理所当然,我会好好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。”周先生说,每天陪母亲说说话、散散步是最幸福的时光。 |